在台灣一定要嘗過的人氣年菜美食:
南海問題重啟對話
旺報【記者徐維遠╱專題報導】
陸外
交
部痛批鬧劇
菲方2013年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針對大陸主張的南海U形線(陸方稱九段線)、大陸占領的海洋
地貌屬性是島嶼、岩礁或低潮高地以及大陸在島嶼建設產生的環境破壞等請求,提出國際仲裁。
針對仲裁案判決,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痛批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仲裁庭充滿爭議不公的判決,代表不了國際法,更無法代表國際公平正義。大陸外交部更發出聲明,指該裁決由菲律賓單方面發起,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會接受、也不會承認。
今年7月12日,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宣布判決結果,內容指出,包括我方太平島在內的所有南沙諸島
,因不適人居,均為礁岩,最多只能擁有12浬領海範圍,不具有200浬範圍的專屬經濟區(EEZ);大陸聲索南海主權依據的「九段線」,也被仲裁庭判決其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可以說,菲方的主要訴求都被仲裁庭採納。
外界以為,南海
仲裁結果將成為中美關係走向對抗以及區域衝突的引爆點,然而中菲隨後達成雙邊協商共識,南海緊張局勢因而「暫時」獲得緩解。
牽動亞太局勢和中美關係走向的南海仲裁案今年7月12日公布,仲裁結果一面倒向3年前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AC)提出仲裁的菲律賓,且不利於大陸及台灣,出乎外界意料
。然而,期待與中國重修關係的菲國新任總統杜特蒂今年6月上任,在仲裁結果出爐後,立場轉趨柔軟,不斷向中方釋出善意,最後於10月18日赴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化解中菲矛盾。
不過,即使判決結果有利於菲方,在6月底上任的菲國總統杜特蒂,相較於前任領導人對中強硬的態度,更傾向和中國盡棄前嫌
、重修舊好。
杜特蒂就任後,一系列反美言論,引起中美日各國的注意。更由於杜特蒂需要與中國加大經濟合作,對南海仲裁案表現出興趣缺缺,中方也認為應該接受杜特蒂主動遞出的橄欖枝,最終促成杜特蒂10月下旬共4天赴北京的國是訪問,並與習近平、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見面,簽署13個合作文件,達成南海問題重
啟對話的共識,也同意「南海問題不是中菲關係的全部」。
杜特蒂12月親口說出將「擱置」南海仲裁結果;中菲關係改善,讓南海因仲裁而喧騰多年的緊張情勢暫時解除。
75B7457336D1DA7E